一、储蓄
坛丘历来提倡节约美德、吸纳社会游资是金融工作的主要职能之一,亦是组织资金的“立行之本”。新中国成立初期,坛丘举办过定期、活期和爱国有奖储蓄。1950年,举办保值储蓄。1952年,停办保值储蓄,举办定额储蓄。1954年起,举办对号有奖储蓄,零存整取储蓄,从3个月起存到1、3、5、8年整存整取的定期储蓄,活期存单或存折储蓄、定活两便储蓄等。80年代后,举办小额零存整取有奖储蓄16期。1985年全乡储蓄年末余额213.75万元,人均储蓄78元。1995年,坛丘镇举办3年以上的保值储蓄。
改革开放后,储蓄总额不断上升。1999年,全镇储蓄年末余额为1.8亿元,是1985年储蓄总额的84倍,人均储蓄6388.42元。
表8-6 1984~1999年坛丘镇(乡)年末农村储蓄余额情况表
年份 |
年末储蓄余额(万元) |
人均(元) |
年份 |
年末储蓄余额(万元) |
人均(元) |
1984 |
153.75 |
55.94 |
1992 |
1250.00 |
446.43 |
1985 |
213.75 |
77.92 |
1993 |
1644.00 |
587.14 |
1986 |
330.81 |
120.50 |
1994 |
2390.00 |
853.57 |
1987 |
506.00 |
182.70 |
1995 |
3120.00 |
1075.62 |
1988 |
762.32 |
272.26 |
1996 |
4120.00 |
1471.43 |
1989 |
605.30 |
214.27 |
1997 |
5200.00 |
1814.34 |
1990 |
1363.80 |
481.52 |
1998 |
14400.00 |
5142.86 |
1991 |
964.20 |
344.36 |
1999 |
18000.00 |
6388.42 |
二、债券
1950年1月,国家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,分5年偿还。1954~1958年,每年发放国家建设公债,分8~10年偿还。1981年开始发行国库券,发行对象主要为机关团体、企事业单位。1982年,国库券发行扩大到个人。1984~1985年,坛丘发放国库券17.911万元。
90年代,坛丘信用社为企业发行融资债券。1994、1995年发行“318”国道债券。
三、贷款
新中国成立初期,人民银行为使农民摆脱旧社会高利贷的剥削,向农民提供低息农业贷款。1954年,坛丘信用社成立,开始发放部分信贷。当时贷款资金不足,借贷项目不多,金额较小,用于小范围生产、生活贷款。1958年,信用社贷款资金有所增多,扩大信贷范围,贷款对象除国营公司及集体企业、农村集体单位外,还有社员家庭房屋修理、盖猪羊棚、小农具添置、生产队农船、农具、化肥、农药贷款等。60年代,开始向工商组、供销社等发放限额贷款和一些企业贷款。70年代后期,随着社、队工业的不断发展,各项贷款发放逐年增加,对新建企业,新上项目作必要及时支持。80年代后,贷款主要对象除社、队办集体企业外,还包括个体户、农村承包户、专业户等。90年代起,信用贷款转向抵押贷款,贷款面向民营经济,并向个人发放购房、购车等消费贷款。1993年起,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,粮食收购贷款由银行承担,基层业务由当地农业银行办理。